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平灭叛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能吃上饱饭,除了不能随意走动,其他的也并没受什么虐待。

    李小民派出已经宣誓效忠于自己的各位头领,让他们去俘虏营中拉人。那些降兵本都是各头领的部下,现在茫然无措,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才好。看到老上司前来规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哪有不投降之理,就算有几个死硬分子,也占不了多数,反而被杀鸡儆猴,被定了重罪,流放异地,让这一小撮人,承担了大多数人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经过精挑细选,李小民在山寨前后几场大战中的数万降兵中选了三万精壮士兵,编入官军之中。剩下的定罪的定罪,遣散的遣散,巨山山寨那般庞大的实力,如风吹云散般,霎时消失无踪。

    活人处置完了,李小民再来处理死人。和别的军官不一样,他对鬼界的事情要清楚得多,要做的事,也比他们更多一些。

    大战之后,秦贵妃发下手令,要当地官府召集了大批和尚道士,在八百里水泊和巨山岛上念经诵佛,超度双方战死将士的亡魂。

    看着一个个被束缚于死地的亡魂面带笑容地飞腾而去,由黑白无常引领着大批鬼卒接引他们前往地府投胎转世,李小民心中暗自慨叹道:“虽然说这些和尚道士对人没什么用,既不能打仗也不能生产,不过对鬼还算不错,把他们那点微薄的法力迭加起来,竟然能超度这么多亡魂。要是让我自己来替他们持咒超脱,只怕我得活活累死在这里!”

    不过,有些亡魂还是不能得到超脱的。就象巨山水军头领朱顺、张逆,因为是何炯的大仇人,因此李小民答应了他,让他带上一众水鬼将两个新进水鬼关押起来,肆意折磨,绝不能这么轻易地让他们便转世去了。

    倒是那些在与蓝面夜叉交战时有功的水鬼,都得到了李小民的关照,有大批的和尚道士为他们念经超度,大都飞离转世而去,只有五百旧日水鬼,因感念何炯待他们的情义,以及李小民让他们脱离水鬼身份的厚恩,自愿留在何炯帐下,跟随他,一同效忠自己的新主人。将来若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象一众鬼卫一样,接近于鬼仙之体,或许便能脱离轮回,快乐无加了。

    待得一干事务处理完毕,李小民携着秦贵妃率大军回朝,只留下一个游击将军,率小股军队在巨山上驻扎,免得他日再有贼寇,占据此山,徒留祸患。

    泊野县城中,来了一支军队,让县令好生忙碌,拼命地巴结招待,只怕率军的将领不满意。

    可是单独率军前来的李小民并不在意他的招待,也不和他敷衍,独自带上亲兵,便向县城郊区一处农庄行去。

    看着何炯佝偻着身子走在自己马前,擦眼抹泪地向他的家乡走去,李小民心中大感有趣:“怎么,这鬼死了这么久,一回到家,还是这么容易哭吗?”

    他本是要率军回京的,忽然想起自己答应要带何炯回家看看,恰好路过他的家乡,便让秦贵妃率军前行,自己走偏一点,绕路到何炯家乡看一看,以满足他死后的愿望。

    一边走,李小民一边和何炯闲聊,问问他家中的情形。何炯却没什么心思说话,虽然面对主人还是保持恭谨,心中却早已归心似箭,只恨不能一步跨回家里,看看自己久别的亲人。

    绕过几处房屋,李小民带着亲兵,在一处破旧的屋子前面停下了脚步。

    在屋子前方,一个蓬头垢面的农妇正在做摘野菜,看到李小民率好多人到来,不由大为惶恐,怔怔地看着他们,一时说不出话来。

    何炯看到她,却是面色大变,抬起鬼袖,掩面痛哭失声。

    李小民看得心中凄惨,跳下马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你也不要太伤心了,令堂大人现在还健在,看上去身体还好,也是大幸了。”

    何炯一怔,抬起头来看着他,哽咽道:“主人,这,这是拙荆啊!”

    李小民吓了一跳,失声道:“你老婆?哇,这么大年纪,要说是你奶奶,我都信!”

    何炯脸一红,却不敢说什么,只得苦笑道:“主人,奴才已经死了十几年了,拙荆也都老了!”

    看着娇妻那苍老的面容,何炯心中酸痛,知道这些年来,她过得一定不好,所以才会未老先衰,看上去足有五六十岁的模样。

    李小民心中恻然,拍着他的鬼肩,以为抚慰。

    他的动作,在农妇和众亲兵的眼里,却甚是诡异,只见这少年将军在空中虚拍,口中还在喃喃说着什么,让众人心中,都不禁有一股凉意涌起。

    李小民回头一看,见亲兵们傻傻的样子,微微一怔,挥手道:“你们在这里等一会,不要乱跑!”自己迈步走进了那户农家。

    进去以后,到处看一看,见一处黑黑的屋子里,一个老太太盖着肮脏的被子躺在床上,骨瘦如柴,口中喃喃呻吟,像是已经没多少日子好活了。

    一见老太太,何炯心如刀绞,在空气中现身出来,扑倒在床前,放声大哭,声音惨痛至极。

    那老太太茫然睁开眼睛,借着门外射进的微光,看清了何炯的面容,不由眼中现出激动的目光,伸出干瘦的手掌,抚摸着何炯的脸,颤声道:“炯儿,你,你回来了?”

    接着,她又想起了什么,环顾四周,叹息道:“我早知道我快要死了,还好死了能看到你,炯儿,这么久你不去投胎,就是为了等我吗?”

    何炯已是哭得说不出话来,抱住老母,痛哭不止。

    门外那农妇听得门里哭声,惊讶至极,慌忙走进来,一眼看到何炯,不由大惊失色,倒退了几步,指着何炯,喉中荷荷声响,却无法言声。

    李小民见她吓住,笑着摆摆手,低声道:“别叫别叫,我是朝廷里的大官,会仙法的,今天带你丈夫回来,就是让你们再见一面!等见了这一面以后,他就要离开,以后恐怕很久才能再回来看你们了!”

    农妇虽然不太明白,可是知道丈夫回来以后还会走,不会带自己一家同去阴间,也就不太害怕,扑上去跪在床下,也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家聚首抱头痛哭,李小民插不上话,便倒背双手,百无聊赖在屋里乱转,看着满屋黑乎乎的,阳光也不好,屋里面的摆设更是简陋至极,不由摇头暗叹,何炯一死,家里人就过得这么苦,也真是可怜。

    那边何炯的妻子也在抽抽噎噎,将这些年的辛酸事说了出来。

    原来何炯本是出身农家,也是靠多年征战,才挣出了这份功名。谁知他死后,便被从前官场中的仇人暗算,道是他与敌私通,才导致大败,李渔闻言大怒,便下旨查办,他家里散尽家财,上下打点,家小才未被抓去抵罪,却也是穷困至极,不得不在此度日。何炯的妻子一直未曾改嫁,带着老母幼子住在乡下,现在已经苦熬了十余年,才等到何炯的鬼魂回家来看。

    想到自己忠心为国,死后亲人却落得这般下场,何炯悲愤交集,以手捶胸,鬼泪滚滚,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李小民走上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了,你那些仇人,就交给我好了。随便安他一个罪名,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也算替你家里人出这些年的恶气!”

    何炯拜倒在他面前,哭泣流涕道:“奴才离家这些年,妻儿流落乡间,老母卧床多年。还望主人怜惜,让他们能过上几天好日子!”

    李小民慈祥地抚摸着他的鬼头,叹息道:“这是自然。你既然是我的属下,你的亲人我自然会照看。你放心,回头我就接她们上京享福,从今往后,你娘就是我娘,你儿子就是我儿子,我一定不会再让他们受一点苦楚!”

    李小民把这句从后世的电视上看来的台词说了出来,顺便把最后一句在肚子里无声地说了一遍:“你媳妇就是我媳妇,你就放心好了!”

    可是一抬头看到何妻那般老态龙钟的模样,李小民大为后悔,暗道:“干什么要打这种主意,下属的妻子,怎么能随便起意?就算起意,也得找个年轻点的啊!”

    何炯听了,果然感激涕零,跪地叩头,哽咽感恩不已。

    门外,脚步声传来,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从门外响起:“你们是谁,站在我家门口做什么?”

    李小民的亲兵队长打着官腔跟他说话,道是朝廷大军副帅前来此地公干,要他不得无礼。

    何妻慌忙出去拉了那人进来,抹着眼泪道:“儿啊,这是你父亲,回来看我们了,你快来见礼!”

    何炯一听,却不愿意让太多人知道自己,又怕儿子年轻嘴不牢靠,把自己的秘密说出去,慌忙隐身,只在暗中陪着老母落泪。

    进来那人,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粗壮青年,怔怔地看着李小民,讶道:“你是我父亲?”

    李小民也失声道:“你就是我儿子?”心中苦笑,刚才还说要把他当儿子,现在才发现,这儿子比自己岁数还大,要是带这么个拖油瓶到处走,会大大影响自己泡妞的成功率。

    他说出口,发觉失言,慌忙掩口,笑道:“哪里哪里,我是你父亲的旧日同僚,今天过来,是来看看老朋友的家属的。”

    何大牛狐疑地看着他,奇道:“我父亲死了十几年了,那时候,恐怕你还没出生吧?”

    李小民心里赞叹:“这孩子还不算傻,居然能看出我的年龄。”

    他以手抚着下巴,虚虚摸着那一把不知何时才能有的长须,老气横秋地道:“唉,你是不知,吾修仙多年,现在已经练到返老还童的境界。算起来,你该叫我一声伯父才是!”

    这个时候,何炯也已隐身在自己妻子耳边说了几句话,何妻呆呆地看着李小民在那里胡说,也不出来阻止,反帮着他说话道:“儿啊,还不快向你伯父叩头!”

    何大牛虽然愚钝,却甚是孝顺,翻身拜倒,叫道:“伯父在上,请受侄儿一礼!”在地上硬叩了三个响头。

    李小民心中欢喜,上前扶起这位大侄子,叹道:“既然你拜了我一拜,今后就跟着我在军中效力吧。现在我已经混迹军中,化名为李小民,现为朝廷征讨大军的副帅。你先跟着我,做个亲兵,以后学学打仗,还有希望当个将领,混个出身!”

    何大牛听得大喜,再叩了几个响头,才站起来,想着自己以后有这位伯父照顾,当可平步青云,不由喜不自胜。

    何炯在一旁看得苦笑,虽然奇怪这位主人这么喜欢胡闹,可是看他拿出几丸丹药喂自己老母服下,又派人去请医生,也不由感激。

    那几丸药,却是李小民搜查公孙不败的丹房,顺手拿来的,存在自己帐中的还有好多。根据公孙不败留下的手卷,药的效力他差不多已经清楚,先拿了几颗药性平和的丹药给何母吃了,果然看到她精神好了许多,又由赶来的医生开了些温补的方子,找人煎了药喂她服下,把何氏一门,交给自己的亲兵队长照顾,再用大车送她们随军上京,李小民率领大队人马,再度向前赶去。

    赶了两天,追上了秦贵妃所率主力军队,二军合一,向金陵进发。

    在以后的行军途中,秦贵妃与李小民在人前是主帅与副手,私下里却是形同夫妇,每日里在寝帐中鸳鸯戏水,快乐无比。那些服侍秦贵妃的亲兵虽然对他们的关系满腹狐疑,可是李小民是个太监,反正也不会出什么事,又拿了大笔大笔的赏赐,这些女兵也就不敢再多事了。

    大军晓行夜宿,这一日,终于回到了京城。秦贵妃令大军在城外驻扎,自己带上一众将领,进城缴令。

    金陵城外,十里长亭。

    南唐文武百官,尽聚于此,肃然恭立于亭外,翘首祈盼,远望南方,眼巴巴地等待着即将凯旋回来的朝廷大军。

    骄阳似火,将亭外的树叶草茎,烤得萎缩了不少。众官员也被这烈日烘烤,满面流汗,将官服都湿透了。有幸能在长亭中坐等,不至于被晒得头昏眼花的,也只有左右二相,以及秦老将军而已。

    在长亭之中,坐在三位老臣上首的,是一位绝代风华的丽人。但见她生得明眸皓齿,肌肤晶莹如玉,身穿一套庄重华丽的宫装,却是当朝正宫娘娘,正受命掌控朝政的皇后周氏。

    秦贵妃的地位,在宫中也甚是尊贵,只次于周皇后,此次出征凯旋回朝,立了大功,周皇后自然不能怠慢,因此上亲自率文武百官出迎,在城外十里长亭处,等着秦贵妃一众军将。

    她端坐在正位之上,如白玉般的小手端着一个茶盅,悠然品了一口茶,美目望向远方,轻启朱唇,淡然道:“前面派出的斥候可曾回报,妹妹的大军,快要到了么?”

    坐在下首的秦老将军慌忙道:“启蒙皇后娘娘,据报称,贵妃娘娘已率众位将官兼程赶来,不多时便会到了。”

    左相周泰也微笑道:“皇后娘娘不必着急,既然斥候已经报了,看来我们等不了多久,贵妃娘娘她们就会到了。”

    华服丽人含笑点头,目光在三位老臣脸上转了一圈,淡然微笑道:“妹妹和众将军这次立的功劳,实在太大,各位爱卿可曾商议过,该如何赏赐他们了么?”

    右相钱松躬身笑道:“一切尽遵娘娘吩咐,我们这些老臣,俯首听命就是。”

    由于唐皇李渔病重,权柄一直操在周皇后手中。周皇后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终究还是比不是皇帝,对百官甚是宽待,下旨赐左右二相、秦老将军可以入朝不参,见了自己也不必跪拜,免得他们年纪渐老,上朝拜来拜去,若是闪到了腰,那可就麻烦了。

    对于周皇后这样的优待,钱松却是心知肚明。周皇后这样做,大半是为了她的老父,或是示好于秦老将军,对于自己,眼下是两家有隐隐联合之势,来对付自己这一派。现在两派联合起来,声势颇大,在各方面都隐然压制住了钱松这一派的力量。

    不过,钱松又暗自冷笑:自己这些年在朝野苦心经营,岂是轻易可以压制得了的!这两家联合,显然便是怕了自己,自己这些年出钱出力,帮助阴山派振兴道门,果然收了奇效。只待阴山派实力尽复,那些在与龟山派的火拼中受了重伤的老道士们一齐出来,这大唐天下,岂还有这两家说话的余地!

    但现在形势终究是在表面上不利于钱家,钱松也只有安心忍耐,以待后日了。

    周皇后凝目看了他一眼,目光中大有深意,微笑道:“钱相过谦了。我一介女流之辈,哪有什么见识,还是三位爱卿共同商议,定下赏赐之策才是。”

    四人正在长亭中商议,忽然看到远处一骑战马驰来,奔到亭外,马上传令兵翻身落马,拜倒在地,大声道:“启禀皇后娘娘,贵妃娘娘率众位将军,已在一里之外!”

    周皇后线条优美的红唇边升起一缕笑意,亭亭站起,微笑道:“妹妹来了,我们去迎接她吧!”

    看着她盈盈走出长亭之外,三位老臣,慌忙追了上去,领着文武百官,列队恭迎,向前方迎去。

    不多时,远处烟尘扬起,数百余骑战马疾驰而来,后面气喘吁吁地跑着大批的步兵,却是朝廷南征平贼的大军,凯旋回来了。

    策马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英武美貌的女将,身上穿戴着盔甲,却是南征大军元帅服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四射,耀人眼目。相貌亦是眉宇如画,神采飞扬,战马宾士间,这女将举手投足,豪气四溢,尽显巾帼英雄风范,令人望而心折。

    在她右手边,比她微微落后一个马头的,却是一名小将军,亦生得齿白唇红,清秀英俊至极,身穿银盔银甲,脸上带着恭谨的笑容,紧紧跟随在她的身边,拍马驰向前方。

    在后面的,却是朝廷征讨大军的各营将官了,此次是同来金陵,接受封赏的。一个个喜气洋洋,对自己将受到的赏赐欣喜不已。他们人数众多,比之当初出发时,不但人未减少,反倒增加了许多人。

    那些增加出来的将官,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虽然亦是个个都有一身武将豪雄之气,夹在众将中拍马疾驰,却颇有些胆怯之意,隐约从眼中显露出来。

    这些人便是巨山山寨中的各位头领,现在投降了朝廷,也来接受封赐,以后算得上是朝廷命官了,却终究是降将身份,生怕朝廷追究从前的附逆造反大罪,心下不安,脸上的表情,也是小心翼翼,与那些自知立了大功的将官们截然不同。

    李小民骑着马,跟在秦贵妃后面,远远看到前面百官云集,一位绝世佳人,微笑立于道上,心中暗喜,忙跟了上去。

    周皇后站在大道上,含笑而立,看着秦贵妃带领众将驰到面前,滚鞍下马,虽是身穿盔甲,亦伏拜下去,笑道:“怎么敢有劳姐姐,亲自来接我们!”

    周皇后忙上前扶住秦贵妃,微笑道:“妹妹,这次你立了大功,天下皆知,姐姐怎么敢不来接你呢?”

    两位绝色美人相互搀扶,两般风格不同的美貌交相辉映,百官与众将却无心欣赏这般美景,只是拜倒在地,口中大声称颂,道是大唐国运昌隆,才有皇后贵妃两位娘娘,替国分忧,一举扫平巨山贼寇,让大唐天下太平,两位娘娘功不可没!

    唯一敢跪在地上,仍用欣赏美女的眼光色迷迷地看着两位娘娘的,就只有大军副帅李小民了。看这两位美女含笑站在一起,他不由两眼闪闪发光,跪在地上,也忘了站起。

    直到周皇后轻启朱唇,莺声道:“诸位爱卿,免礼平身!”众人都站起来,李小民含悲看着那位至为高贵的美女,知道她是不会亲手来扶自己起来了,也只得垂头丧气地站起来,暗自嗟叹不已。

    这一边,周皇后携着秦贵妃的手,仔细打量着她。却见她虽是风尘仆仆,又在连日征战之后,肤色晒得微黑,却别有一股温婉柔润之意,在她脸上体现,玉体也变得更为婀娜多姿,充满了女性的魅力,让她不由暗自称奇:难道说,出征作战,能让女子更加美貌诱人不成?

    朝廷大军的先头部队,也已赶到十里亭,在向皇后娘娘拜倒行礼之后,护送着周皇后及百官、众将,向金陵城行去。

    周皇后亲亲热热地挽着秦贵妃,坐上了凤辇,放下珠帘,行在队伍的前端,带着大队人马,进了金陵城。

    城门内外,大道两旁,百姓云集,摩肩擦踵地站在那里,望着大军放声欢呼,大声赞叹将军们果然英勇,出征没有多少时日,便一举击破了巨山叛贼,奏凯而还,让大唐的百姓,不用担心自后方来的战乱。

    李小民率众将走在当中,听到这么热烈的欢呼声,也不由欣喜感动,举手抱拳,向众百姓还礼。

    那些百姓看到为首的将军,却是一个身穿银甲白袍翩翩少年,都不由惊讶,大声着相互询问,那位将军到底是什么来历。

    有知道的,便兴奋地说了出来:“你可知道,那位少年将军,乃是宫里的公公,就是那位有名的李公公啊!”

    听到的人,不由闻声哀叹道:“怎么,是一位太监?真是可惜,看他那般人才,又会打仗,却去做了太监,真是浪费啊!”

    又有人惊呼道:“李公公?难道就是被封为“灵秀真人”的李公公?我听说他比武夺帅,击败了御林军钱统领,当上了大军副帅,难道就是这位吗?”

    在得到了确定的回答之后,百姓们群情轰动,都争着要上前看清楚,仔细看看这位仙法武功无一不精的英俊公公。

    看着满脸惊讶崇拜的百姓,如潮水般涌上前来,大声向自己欢呼,称颂着自己的丰功伟绩,就算是谦虚如李小民,也不由飘飘然起来,微笑着向众百姓还礼,得意洋洋地带着众将向皇宫走去,心里还在欣喜地想着:“当英雄滋味真是不错,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做梦想要出名!”

    来到朝堂之上,百官分列两旁,由一众将官上殿叩拜周皇后,接受封赐。

    秦贵妃因为是宫中皇妃,未曾上殿,因此只由周皇后在珠帘后微笑宣布,她的功劳太大,因此封赐她绢帛千匹,骏马百骑,另外还加了一县封地,作为她的采邑。

    在秦贵妃之后,第一个接受封赐的,却是大军副帅李小民。

    李小民目不斜视地走上殿去,拜倒玉阶之前,听着上方珠帘后的玉人微笑柔声道:“李卿家,抬起头来,让本宫看上一看!”

    李小民抬起头,看着珠帘后的美人,心神飘荡,听着她微笑道:“李卿家的功劳,本宫已经听秦元帅说过了。现赐绢百匹,封你为安南将军,官阶二品,为御林军副统领,协助钱伍林将军,统领御林军,拱卫京师。”

    李小民叩头谢恩,心里嘀咕道:“安南?我还联合国秘书长呢!叫这个名字叫得久了,不知道会不会变成黑人。”

    在下面,钱松却在暗暗冷笑。自己费尽心机,送了好多礼物,又使了好多计策,才打动了皇帝,让他封钱伍林掌管御林军,现在已在御林军中,立下了根基。周皇后只派了一个小太监来,就想要从他手中夺去军权么?

    接下来,秦宜福与一众南征将官与降将都上前听封,个个都有封赏,就算是投降来的巨山头领,也都被赐了军职,发在秦宜福和李小民的帐下听令。

    封赏已毕,钱松踏上一步,躬身行礼道:“启禀皇后娘娘,北赵大军,在边境上蠢蠢欲动,只怕会对我大唐不利。因此老臣奏请,不如令秦将军率军北上,协助护卫边境,以免北赵军队有可乘之机。”

    他那一派系的官员,也都纷纷上前奏请,附和他的意见。

    珠帘后,周皇后的目光转向秦老将军,温声道:“秦老将军,你有可什么意见?”

    秦老将军低头一想,北方的防守确实是薄弱了些,而最近北赵军队调动频繁,声势颇大,若不防备,一旦北赵大军攻来,只怕自己的长子所率防卫部队难以挡得住。何况这次派去的是自己的孙子,手中又有一支生力军,他们父子同心,共御北赵,也是增强自己家实力的一着好棋,便向上行礼道:“钱相国所言极是。老臣内举不避亲,愿荐孙儿率军前去协助防卫!”

    见秦老将军发了话,朝中众武将也都上前附和,众言凿凿,道是北方防卫确实需要加强才好。

    见众官大都是如此意见,周皇后点头应允,便命秦宜福率领大军,北上抗赵。

    朝会已毕,众官恭敬叩拜,下朝而去。

    李小民走出朝堂,便有官员前来行礼,满面笑容,拼命地和他拉关系,希望能攀上这位皇后娘娘眼前的红人。

    李小民微笑还礼,谦逊以待。下朝后,先去拜会了左右二相与秦老将军,然后再拜会朝中同僚。自然也有许多官员前来他府中拜望,送上份份厚礼,努力巴结于他,只望他能在宫中替自己说上几句好话,便是大大感激了。

    他现在的府第,虽然是皇后钦赐,他却不常居住,也只是在这里的库房中存放一些财物而已。而他在金陵城中,也在私下里买了几处宅院,现在除了云妃与兰儿、萧淑妃与青绫居住的宅院外,又多加了一处幽静的私宅,让宋惜惜母女在里面居住,并买了婢女服侍。院中用法术设下禁制,大门外面又派上自己忠心耿耿的士兵防守,免得她们逃了出来。

    安排好了这一切,李小民急匆匆地出府而来,催马驰向萧淑妃所居府第。出征了这么久,他真的是很怀念这位温柔婉约的娇妻,以及她那才华出众的清丽女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