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掐死红顶商人这个怪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提起“红顶商人”就立马想到一代巨贾胡雪岩,这是台湾一位名叫高阳的作家赋予胡雪岩这一人物的定语,书名就叫红顶商人胡雪岩,书中描写胡雪岩白手起家、买空卖空、终成一代巨贾的传奇经历。

    胡雪岩,安徽绩溪人,清末大资本家。初年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1861年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杭州清军,被太平军击退。次年又为清军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又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1250余万两。他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开设庆余堂药店,并经营出口丝业。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

    但历史还没有完全改写,商人留恋于红顶,或者说“红顶”们热衷于经商的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有所耳闻。过去几年里,晚清的胡雪岩从冰封的历史水面浮现而出,这个百年前的商界奇才、官场帮闲、黑社会龙头,几乎一度成为中国商界的偶像和英雄。在一个社会转型尚未完全终结的时代“经商要学胡雪岩”已然是商界无声的信条。向胡雪岩学什么?答案全在台湾小说家高阳赋予胡雪岩的定语里:红顶商人。红顶商人的秘诀是什么?官商勾结。

    安徽芜湖的领导真是突发奇想,竟然挖出老前辈来活学活用。近日全国上下大报小报刊载了芜湖“红顶商人”现象调查。据记者了解,芜湖市从市委书记、市政府领导到市财政、计委、建委、经贸委、国土资源局、开发区管委会,乃至审计、监察等局的主要负责人,都是戴着“红顶”的商人,双重身份在当地干部中被认为是荣耀和“当然”除芜湖市市委书记长期兼任上汽集团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外,以上部门领导主要任职于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上行下效,芜湖“红顶商人”现象十分明显,从市政领导到各部门乃至镇、村一把手,官商一体成为当地普遍现象,已是人见不怪。

    这事要放在早几年不是新闻,但出在当今的中国就成奇闻了。早在去年夏天,安徽芜湖的“红顶商人”现象就被媒体披露了出来,当时曾引发了普遍的质疑声浪。中纪委也曾向该地派出工作人员,调查“红顶商人”有无腐败的行为,原以为经过这样一番“震荡”芜湖等地官商不分的现象会有所好转,至少应该转入隐蔽的状态。让人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党政领导在企业兼职的现象仍然是芜湖的一道独特景观。这一次,新华社记者对此的形容是“成建制、成系统、成系列”这就不免让人产生强烈的困惑:“红顶商人”这种显然缺乏合法性的怪胎为何能在芜湖屹立不倒呢?难道芜湖成了政策和法律的特区不成?而之所以要对这个地方进行调查,那是因为再早些时候国家已经有了关于政企分开的明文规定(1993年的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1998年的中央党政机关、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定,对于公务员,同样有公务员暂行条例明确的规定: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封建时代出现的“红顶商人”现象的特点是官商勾结敛财,时至今天,政府及其部门的负责人不顾对公众的普遍服务,却热衷于以搞好一个企业为己任,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带出一群一身两任的“红顶商人”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红顶商人”究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