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徐州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徐州军乱,现在到底派谁去,去了能否平息,选错人可是要担责任的!

    在此之前,皇帝先要赏赐一位有先见之明的朝臣,这就是右补阙郑鲁。

    郑鲁在年初就说:“臣恐新麦未登,徐师必乱。速命良帅,救此一方。”还具表上奏,详细述说徐州节度使李廓不善于治军的种种表现。

    此时皇帝当庭升他为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隶属中书省,从六品上,设有两人,负责记录朝廷发生的大事和制令,年终汇编成史料。

    右补阙也隶属中书省,是从七品上,和从六品上中间隔着正七品下、正七品上、从六品下,郑鲁等于连升四级,属于超擢!

    大明宫的门下省设在宣政殿外东部,中书省在西部,皇帝面南背北,东方为左,西方为右,所以门下省的官员都称为左,中书省称右。

    比如谏议大夫、补阙、拾遗等官职,两省都设有,中书省就是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门下省就是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

    总之凡是带右的文官官职一般是中书省的,带左的一般是门下省的。

    与起居舍人对应的,是门下省设立的起居郎,负责记录帝王言行。

    徐州节度使李廓是敬宗朝宰相李程的儿子,唐高祖李渊之弟李神符的六世孙。

    这人可不是无名之辈,他和贾岛私交甚厚,有诗《落第》、《长安少年行》传世,元和十三年中进士,从秘术省正字一步步熬上来,做到节度使的高位,要说一点本事没有那也太过偏颇。

    只是徐州军太特殊了。

    这只军队正是的名称是武宁军,跟安史之乱后的河北四镇相邻,以往也出现过割据势力,朝廷屡次平叛,这一百多年就没消停过。

    王宰的父亲王智兴就是用武力夺取的徐州节度使,他离任后的三十年间徐州军三次驱逐节度使!

    虽然不是割据造反,但武宁军都是兵痞,桀骜不驯经常作乱。

    这一次,倒霉的是李廓。

    不过他并不会因此受到严厉的处罚,朝廷也知道徐州军事什么德行,如果重罚他以后还怎么派人?谁还敢去?

    “臣以为京兆尹卢弘止堪当此重任!”秘书监柳仲郢出班奏道。

    徐州节度使出缺,这次平乱也是个机遇,徐州也是大镇,卢弘止精明能干,平定叛乱并不难,这样就高升一步,再转任两次就可以入朝拜尚书了。

    这比杜牧那种刺史入朝做郎官要强上百倍。

    柳家和卢家是同盟,这时当然要争取利益。

    驸马郑颢一听,也出班附议,他虽然没做成卢氏的女婿,但两个家族互相联姻源远流长,早已是共同进退。

    裴休三兄弟和他们的人也连声赞同,他们都是牛党中的温和一派,既不属于白敏中、马植这些李党叛徒,也不是崔铉那种牛党强硬派。

    崔铉作为牛党的领袖自然也要表态:“陛下,京辅一代本有强盗横行,卢弘止上任不久就将这些人拿获,可谓是精明干练,是一位能臣。有他去徐州必定马到功成。”

    皇帝暗暗点头。

    白敏中一看,知道陛下心意已定,便也附和道:“如今正对吐蕃用兵,徐州不宜大动干戈,卢京兆老谋深算,必能镇之以静,化之于无形。”

    皇帝于是说道:“既然诸臣一同举贤,便传旨任命卢弘止为武宁军节度使,速去接替李廓。”

    当然李廓也不能不罚,又不能重罚,于是斟酌一番还是调回长安任郎官。

    郭弘一直站在朝廷一侧的立柱旁,一点不引人注意。

    他不断观察马元贽,马植被弹劾明显让这位左军中尉感到不悦。

    但皇帝登基已经四年,威势日重,经常敲打一下左右,最忌讳内外勾结,宦官和朝臣结交是犯忌会的事。

    马元贽也不敢明目张胆地结交马植,只能暗地里认同宗。

    这事皇帝应该已经知道,但没有挑明出来,也就是还不准备因此和马元贽翻脸。

    马元贽认同宗也是刚好踩线的事,并没有进一步的举动,这也是皇帝容忍的原因。

    等到朝中议论卢弘止出任徐州军节度使,马元贽明显有所示意,一些朝臣都纷纷附和,最后形成举朝一致的奇特现象。

    郭弘微微一想,就明白这位左军中尉也希望卢弘止去徐州,原因估计是对方担任京兆尹一点没给神策军面子,让军中怨言颇多,所以请走卢弘止也正遂了马元贽的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