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坐标的背后——对称经济学与对称哲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提要:世界是对称的,属人的世界中物质与意识是对称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对称的。通过分析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趋向,继承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吸取最新科学成果,提出对称哲学的范畴和范式,指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对称哲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哲学范式,对称经济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从而奠定了对称经济学的对称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对称哲学 对称经济学 知识经济 人类二次创业 哲学范式 实践模式 “天人合一”政治经济学

    范式与经济学范式

    范式:学说的坐标,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科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科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哲学范式决定科学范式,范式决定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决定具体理论,理论决定模型,模型决定模式。方法是理论的功能,和理论之间不是层次关系。虽然由于认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整作用,在同一个范式基础上会产生学术观点基本相同、学术荣誉等既得利益和学术目标基本一致的“科学共同体”,对共同体外的学说和学者会产生“异体排斥”,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进步,都最终要表现为范式的转换。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不同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科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范式”理论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中不同学派的定位、相互关系、发展规律、发展趋向的钥匙。

    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是特殊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是一般经济学范式。所谓一般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由于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且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经济学范式的转换有两种形式:从一种特殊范式向另一种特殊范式的转换,从特殊范式向一般范式的转换。我们把经济学的前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进步,把经济学的后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也有不同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但政治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不但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有真正的、属于科学学范畴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范式的转换意味着原有基础理论的改变。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价格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将被彻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系列“定理”将被改变。对称经济学作为新的经济学范式,由一系列原创的基础理论组成。这些原创的基础理论有: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五度空间理论、再生经济学、和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运营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创业经济学、名牌经济学、人类二次创业理论、共有制理论等,它们是对称经济学范式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形成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对称经济学范式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些新理论作为原创基础理论本身又是由一系列的新概念、新范畴组成。只有理解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才能把握这些新的原创基础理论,而把握这些新的原创基础理论又是把握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产生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决定即使同一个名词也会有不同的内涵,使之成为不同的概念甚至不同的理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句话中的“市场经济”是抽象意义上的,在具体的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同一个市场经济。只有好的、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坏的、不平等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好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建立虚假的、坏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这个名词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对称经济学范式语境中才是科学的概念。而上述提到的“幸福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等字眼虽然在原有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中也会见到,但也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才是科学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范式是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中国经济学范式就是对称经济学范式,就是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在思维方式、理论基础、体系结构、核心价值、实践功能方面同西方经济学范式有本质不同。中国经济学范式代替西方经济学范式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范式,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打破砂锅 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后面

    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

    范式:学说的坐标。

    经济学范式:开展经济学研究、建立经济学体系、运用经济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

    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对称哲学是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意识领域在内的完整的哲学理论。以人类为参照系,经济是社会的核心,经济社会是自然、社会、意识三大领域的核心。建设对称的经济与和谐的社会,体现了对称哲学的实践功能。

    实践模式决定哲学范式。

    如果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实践模式则是时代精神的母体。整体制约部分。任何特定的哲学范式,都是特定的实践模式的产物,并构成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哲学范式与实践模式是对应的。

    哲学范式的转换,靠实践模式的转换来整合;实践模式的转轨,靠哲学范式的转换来催化。

    哲学范式的转换与实践模式的转轨是对应的。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其它范式转换的前提,也是其它学科范式转换的本质和依据。

    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是对应的。

    对称经济学范式产生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中知识与经济的重新洗牌。

    知识经济、经济全化与人类二次创业呼唤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范式就是对称的范式、五度空间的范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后面,是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对称哲学使哲学内在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一种模式。对称哲学是人类创业实践模式产生出来的哲学。

    前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实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利用为前提。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研究生产关系或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要求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使人们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生产本身,研究资源如何优化再生;不但研究生产中的社会关系,而且研究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但研究生产中的线性关系,而且研究生产中的非线性关系——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的关系,研究知识经济与资源再生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知识与经济的重新洗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称经济学的五度空间范式应运而生。

    在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创造过程中,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历史的必然性。智慧经济→知识经济→创业经济→再生经济→双赢经济→对称经济的经济架构,以创新经济学为先导、知识运营学为主导、创业经济学为基础、再生经济学为核心、和谐经济学为归宿、智慧经济学为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是对称空间—五度空间的“全息元”。

    实践模式通过思维方式决定哲学范式。

    哲学范式的转换,以思维方式的转换为前提。思维方式的转换,靠哲学范式的转换来完成。

    对称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实践模式、思维方式、哲学范式是对称的。

    思维方式、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是对称的。

    中国“天人合一”的对称的思维方式,对于建立对称经济学有着先天的优势。

    哲学与经济学范式,有人类总体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东方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西方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不同哲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哲学与经济学范式。

    中国哲学范式同西方哲学范式的融合,必须以中国实践模式和西方实践模式趋同为基础。

    创业,就是这样的实践模式。人类二次创业,就是这样的实践模式。人类二次创业,不但使人类的劳动方式趋同,而且使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趋同。哲学范式的趋同,就是人类实践模式趋同的必然结果。哲学范式的融合,就是哲学范式趋同的必然结果。

    以创业为基础,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为动力,吸收西方哲学发展的成果,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方式将成为经济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催化经济科学的发展。

    人类实践模式的转轨:

    从一般实践向主体实践转化。

    从主体实践向创业实践转化。

    从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化。

    从物质实践为主向精神实践为主转化。

    通过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人类实践模式趋同。

    人类二次创业实践的特征:

    主体的、积极的。

    价值的、效益的。

    创造的、再生的。

    和谐的、永续的。

    整体的、趋同的。

    创业,是计划体制下的实践模式向市场体制下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以创业为基础,才能实现实践模式的转轨、哲学范式的转换。只有创业的实践,才是非异化的、主体的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成为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桥梁。创业,使实践成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相统一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一个环节,实践的哲学意义都是不充分的。

    一次创业,是实践论向认识论的延伸。二次创业,是认识论对实践论的提升。只有这种提升,才使实践得以分化、催化,从而实现从非主体向主体、弱主体向强主体的转化。因此,二次创业,实践论不但不排斥认识论,而且以认识论为前提。反过来,也只有以二次创业的实践为基础,才能实现认识论的正确性、自洽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人类二次创业实践,体现了“天人合一”,确证了“天人合一”,实现了“天人合一”。

    实践模式的转轨,必将带来哲学范式的转换。实践模式→哲学范式——对称哲学。对称哲学使哲学内在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环节、一种模式。对称哲学是人类创业实践模式产生出来的哲学。只有创业——自由自觉的劳动才使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得以统一,成为一对对称的范畴,所以对称哲学也可称为创业哲学。

    对称哲学使哲学成为人类二次创业活动中知识运营的第一个环节,抽象思维能力成为第一生产力,哲学成为真、善、美的统一,哲学由形而上学成为实证科学。在对称哲学中,发展哲学、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都得以扬弃。

    对称哲学通过揭示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辨与实证、理论与实际、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揭示宇宙的最深层本质、社会的最根本规律与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在对称哲学看来,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哲学以天与人的对称关系为基本脉络,对人类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体系作合理定位,从而实现对它们的相容超越。“天人合一”→对称逻辑→对称哲学,是逻辑发展的哲学、哲学发展的逻辑,是人类哲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对称哲学真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是和谐经济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人弹琴 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形式与内容相对称、观点与方法相对称、理论与实践相对称、有着对称结构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称哲学就是对称的哲学,对称的哲学就是把对称看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

    对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把对称看成宇宙的本质和根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什么是对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就是人类性别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人类性格结构和环境结构的对称。

    什么是对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人类付出与索取的对称!

    此外,还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称,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阴电和阳电的对称,聚变和裂变的对称,南极和北极的对称……

    客体的意义要靠主体来赋予。同样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主体的价值要靠客体来界定。对牛弹琴,再美妙的旋律也不会得到知音。这就是对称。

    人类为什么进步?对称!社会为什么发展?对称!

    对称是世界观。

    世界是对称的——

    天与人的对称。

    无与有的对称。

    思辨与实证的对称。

    主观与客观的对称。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对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称。

    民主与法制的对称。

    贡献与索取的对称。

    公平与效益的对称。

    价值与价格的对称。

    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的对称。

    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的对称。

    感性认识与客观现象的对称。

    宇宙是对称的——

    阴与阳的对称。

    质子和中子的对称。

    聚变和裂变的对称。

    南极和北极的对称。

    形上与形下的对称。

    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

    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

    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

    宇宙空间的要素、结构、功能是对称的。

    对称并不神秘。对称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边——

    人体结构是对称的。

    人和自然是对称的。

    经济社会是对称的。

    经济发展是对称的。

    哲学发展是对称的。

    经济学发展是对称的。

    天与人的对称关系是哲学的出发点。

    思辨与实证的对称关系是科学的出发点。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学的出发点。

    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关系是经济科学的出发点。

    思维经济原则就是对称思维原则,就是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

    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就是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

    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就是用经济的工程建设世界。

    用经济的工程建设世界,要有经济思维的运动。

    经济思维与经济工程是对称的。

    不能混淆参照系与惯性系这两个不同概念。参照系只能是相对于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而惯性系是客观存在的。参照系与参照系对称,惯性系与惯性系对称。同时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之间只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之间可以绝对存在。参照系与惯性系之间是否对称,必须放在主客体相统一的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考察。整个宇宙是一个惯性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在宇宙这个惯性系中,宇称是守恒的。当我们取宇宙中的一个局部现象——弱相互作用为参照系进行考察时,宇称是不守恒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是局部的、微观的、暂时的现象;由于这个不守恒本身是可重复的,所以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也是守恒的;只是这个守恒通过不守恒表现出来,守恒是本质,不守恒是现象。宇称守恒是绝对的,不守恒是相对的。宇宙本身作为一个惯性系统,无所谓复杂与简单。所谓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的区分,完全是以人类为参照系而产生出来。所谓复杂系统,是由有序与无序两个层面组成的系统;简单系统是由有序一个层面组成的系统。有序与无序、复杂与简单的区别是相对的,仅取决于主体的参照系。就惯性系来讲,宇宙空间无中心;就人类参照系来讲,社会空间、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宇宙的中心。爱因斯坦把参照系与惯性系混为一谈,违背了对称性的原理,就会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夸大为对宇宙整体和本质的认识。主客体间的不对称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